长达40天的三伏将结束,哪天出伏?还要热多久?今年冬天冷到哭?




#寻找热爱表达的你#

前言

这几年由“三伏天”刮起的养生热潮真的火遍全网了,全民都在关注“三伏天”如何养生的话题。

但是,长达40天的三伏眼看就要结束了,从三伏天开始养生的朋友,也是时候关注一下哪天出伏?出伏后还要热多久?

听说今年冬天会冷到哭,是真的吗?面对紧跟其后的“秋老虎”,又该如何应对?

米兰体育官方入口

一、三伏天出伏时间怎么算出来的?

都说三伏天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间,也是正式进入夏天的标志。

但却几乎很少人知道三伏天的究竟是什么来历,三伏天的时间又是怎么算出来的呢?

关于三伏天的来历,古往今来还是众说纷纭。

有人认为《史记·秦本纪》记载的秦德公二年(前676),“初伏,以狗御蛊”,便是中国设立三伏天的首个重要时间点。

但也有认为,这里所记载的“初伏,以狗御蛊”,只代表秦国首次设立伏日祭祀活动,并不能把它当成设立三伏天的日子。

所以如今,对于三伏天的来历,依旧存在着三种常见的说法。

第一个说法,把三伏天的设立归于阴阳五行之说。

金木水火土在春夏秋冬之间来回交替分配,所以一年365天可以分为春、夏、秋、冬四个季节。

也可以以木气、火气、土气、金气、水气,各占72天来计算。

而夏天正处于火气阶段,与秋天的金气是相克的关系,金气又刚好属于庚辛时间段,所以由此推断出“至庚日,金必藏伏”的说法。

还有一种说法是,伏日来源于西方拜火教。

出现这一说法,主要是著名岑仲勉通过古音翻译的方式,认为先秦时期的“伏日”发音与波斯拜火教旱妖apaos^a发音一样。

声明: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,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,文章中有5秒免费广告可增加创作收益,感谢各位看官点击支持原创,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,请知悉。

所以伏日有可能不是起源于中国,而是从波斯一带传过来的。

同时,岑仲勉也根据伏日,以狗御蛊的习俗和波斯拜火教举行“见狗”祭祀礼仪驱鬼有着相同的意义,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用“狗”驱赶妖魔。

至于第三种说法,则完全打破了伏日从西方引进的说法,而认为伏日来源于东方海洋文化。

该说法主要依据傅斯年、郭沫若、范文澜、林剑鸣等多位学者的考证,他们认为秦人的发源地在东海。

只是后来经历了商朝建立以及周公旦东征镇压,秦人才从东海迁移到了西北。

所以来自于东海的秦人,依旧保留了东海“用犬祭祀”的习俗;“初伏,以狗御蛊”就是由此而来。

虽然三伏天的来历一直都未能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,但从这不同的说法中,也可以看出三伏天确实在中国中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。

既然设立了三伏天,就必然会有确切的三伏天时间,按照古代的“干支纪日法”来计算,三伏天得从夏至三庚开始算起。

也就是说,到了夏至后再继续往后数,第三个“庚日”就正式入伏了。

入伏,顾名思义便是“进入伏天”,从入伏、中伏再到末伏,整个三伏天拢共有40天,到了末伏后,大概再过10天就能出伏了。

但不同年份,入伏、出伏时间还是有所不同的。

比如今年2024年,它的入伏时间是7月15日-7月24日;中伏时间是7月25日-8月13日;

末伏也就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——8月15日,度过8月15日至8月23日最后10天,就可以正式出伏了。

也就是说,2024年的出伏日确定在8月23日。

三伏天通常是在小暑-处暑之间度过,今年的出伏日刚好在处暑的第二天,同时今年的末伏也与立秋撞到了一起。

所以今年三伏天出伏后,还不能很快迎接凉爽的气候,反而还会持续热一段时间。

二、秋老虎出没,还要热多久?

三伏天之所以每年都备受关注,就是因为三伏天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间。

那种闷热感,是完全无法言语去形容的,几乎是动一下就大汗淋漓的感觉。

长达40天的三伏将结束,哪天出伏?还要热多久?今年冬天冷到哭?

所以很多人为了躲过三伏天,都会选择宅在家里吹着空调,尽量不出门就不怕中暑、发烧。

同时,每天宅在家吹空调的人,还要掐着手指算一算什么时候出伏,出伏了早晚就没那么热了。

但今年就算出了三伏天,夏天的热潮还是没能完全褪去,因为这个时候“秋老虎”已经悄悄出没了。

秋老虎的威力一点不比三伏天差。

它虽早晚有些清凉,但中午时间最高气温还会持续在35℃之间,烈日暴晒的感觉几乎跟三伏天没什么差别。

所以出伏后不要着急把短袖、短裤全都收拾起来,一定要等到秋老虎过后,再慢慢享受白露节气带来的清凉、舒爽。

秋老虎的形成,主要还是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秋季向南边移动的同时,又向北抬起。

所以白天阳光依旧充足、气温依旧高居不下,只有到了晚上才能感觉到一丝丝清凉。

不同地区,秋老虎的“光临”时间也会不同。

像华南地区的秋老虎,一般是在出伏后的半个月时间里;但在长江流域,秋老虎一般要推迟2-4个节令。

秋老虎的持续时间,按正常规律来看应该是15-20天左右,但这也不是唯一的答案。

因为秋老虎待的时间长短,也会受气候、地理位置以及年份影响。

所以要想知道秋老虎什么时候走,可以通过关注天气预报、观察树叶变化等方式进行判断。

通常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都在22℃以下,就预示着秋老虎已经渐渐远离了。

三、为什么说冬天会冷到哭?

回顾历史,可以发现古人对天气的预测虽没有当代这般先进和精准,但他们也有自己的一套预测办法。

早期的甲骨文中,就可以看到古人对天气实况的记录,为古人从事农业生产、捕猎、打鱼提供了很大的帮助。

但那个时候,古人观测和预报天气的方式,主要还是以抬头看天、观云和占卜为主,所以天气预报的准确度也很难得到保证。

不过这依旧不妨碍古人观察天气走势和气候变化,甚至后来还衍生出了很多民间谚语,以此来表示不同节气的气候变幻。

尤其对于出伏后的天气转变,古人更是通过3句民间谚语来寻找答案。

出伏雨淋淋,冬天雨雪多。

俗话说,瑞雪兆丰年,只有冬天的雨雪多,就意味着来年一定是丰收的季节。

对于以耕种为生的古人来说,一年最大的盼头莫过于可以等来丰收的季节。

只要看到冬天雨雪丰厚,老百姓辛苦种植的麦苗被厚厚的雨雪覆盖,就意味着麦苗可以逃过被冻死的命运。

而且雪融化之后化成了水,滋润了干涸的土地,也给麦苗提供了更多的水分,并借助冰冷的雪水冻死土壤中的害虫。

同时看起来冰冷刺骨的雪,其实包含了大量的氮化物,边下雪边给麦苗施肥,这又何尝不是一件令老百姓开心、兴奋的事情呢?

老百姓明年的收成就会更好了。

古人判断冬天雨雪多少的方法,主要看出伏那天有没有下雨。

如果出伏那天下雨了,意味着这个冬天雨雪比较多,天气也会相对冷一些。但

但若是出伏那天没下雨,老百姓就会发愁了,担心今年雨雪太少,来年收成会有影响。

“末伏热得跳,冬天三层被。”

虽然这是采用了一种的夸张手法,但也明确指出了末伏天气与冬天气候的关系。

如果末伏这段时间,天气一直是酷热难耐,热得让人受不了的话,就意味着今年冬天气温会更冷,冷到要盖三层被才行。

这里的“三层被”其实也是古人过冬的真实写照。

古代冬天没有取暖器,也没有空调,天气特别冷的情况下,只能靠多盖几床被子来御寒。

同时,天气一冷,雨雪也会多起来,对老百姓来年的收成也会有帮助,所以在古代,末伏天气越热,老百姓反而越高兴。

“末伏凉飕飕,冬天穿单衣。”

这句话恰好跟上一句谚语意思相反,就是说末伏天气不仅不会过于燥热,反而时不时会有些凉爽。

这意味着这年的冬天一定不会太冷,不需要盖厚厚的被子和衣服,甚至日常穿一件“单衣”就能过冬了。

这样的冬天,也被古代老百姓称为“暖冬”。

当然了,根据谚语来分析天气,只是古代常用的手法。

现在的天气预报,主要依托于天文、物理、气象等各种学识理论,以及气象仪器等等进行预测,对天气预报的精准度已经非常高了。

结语

其实,无论“三伏天”还是“秋老虎”,它们都是自然气候中的一种现象指称。

面对不同的自然气候现象,就会衍生出不同的应对方针,只要按着“方针”走,保准顺利度过还能顺带养生。

所以不管今年冬天冷不冷,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!

参考资料:

觅源良食 2024-08-16《长达40天的三伏将结束,哪天出伏?还要热多久?今年冬天冷到哭?》

乡村小水 2024-08-19《长达40天的三伏将结束,哪天出伏?还要热多久?今年冬天冷到哭?》

知识库学习啦 2023-08-11《秋天为什么叫秋老虎》